fdgdf fdggg dfgfg sdfsdf sddsf
9/12嬰兒與母親34週年慶會有小寶寶的媽媽注意囉!可以去參加做公益拿大獎喔!◎嬰兒與母親34週年慶會 捐34張發票~愛心公益活動樂逍遙親愛的讀者您好,感謝您繼續支持嬰兒與母親雜誌社,本社成立已三十四週年,將於9/12(六)於京華城B3地心引力廣場活動&5F童星球活動舉辦多項活動,也歡迎支持我們的讀者,繼續參與我們所舉辦的活動。為維護忠實雜誌讀者權益,本社所舉辦的活動報名表以7月與8月份雜誌上報名表格為主,各場入選名單將於9/1於網站上公佈,再請各位參賽者上網查詢 http:www.baby-mother.com.tw,如於明單內查無姓名,請先將原始報名表留底,再來電告知,將有專人為您處理。 B3地心引力廣場活動A、可愛模特兒選拔-年齡3-4歲寶寶活動時間:09/12(六)13:30參加資格:94/09/01-95/08/31出生的寶貝 (限額30名) 依造型、才藝、台風三種項目評分,取前三名獎項與最佳造型、最佳人緣、最佳台風等獎項,並挑選封面寶寶。B、孕婦估價王 活動時間:09/12(六)15:30參加資格:懷孕之媽咪都可參加~活動當天須帶媽媽手冊(限額100名)由廠商提供之商品供孕媽咪進行估價(可參考嬰兒與母親雜誌所出版2008、2009婦幼用品採購年鑑)5F童星球活動 C、小寶寶造型爬行賽寶寶年齡:8個月~10個月 【限額150名】 報到時間:9月12日(六)11:30~12:30 比賽時間:9月12日(六)12:30~13:30 參加資格:97/11/01-98/01/31出生的寶貝比賽方式:限時60秒爬行取速度最快者(站立步行者以棄權論)D、大寶寶造型爬行賽寶寶年齡:11個月~13個月 【限額150名】報到時間:9月12日(六)12:40~13:40比賽時間:9月12日(六)13:40~14:40 參加資格:97/08/01-97/10/31出生的寶貝比賽方式:限時60秒爬行取速度最快者(站立步行者以棄權論)E、小寶寶造型搬尿布大賽寶寶年齡:1~2years 【限額150名】 報到時間:9月12日(六)13:50~14:50比賽時間:9月12日(六)14:50~15:50 參加資格:2歲以下~會走路之寶寶(96/09/01以後出生,會走路的寶寶)比賽方式:限時60秒搬尿布至終點取速度最快者(寶寶與尿布須一起到達終點) F、大寶寶造型搬尿布大賽寶寶年齡:2~3years 【限額150名】 報到時間:9月12日(六)15:00~16:00比賽時間:9月12日(六)16:00~17:00 參加資格:2歲~3歲寶寶(95/09/01-96/08/31出生寶寶)比賽方式:限時60秒搬尿布自起點至終點取速度最快者(寶寶與尿布須一起到達終點) ◎報名須知:一、本次活動統一自7/10當天09:00開始接受傳真收件, 至08/28當天18:00為止。 二、此活動是發揮愛心捐發票公益活動, 所有參加活動之忠實讀者當天需收集34張98年7-8月發票與 活動通知單(二者不得缺一)至活動報到處報到, 完成報到動作均會獲得一袋精美實用禮物, 當天活動所收集之發票, 將全數捐給「麥當勞兒童慈善基金會」作為遠地就醫重症病童服務經費, 幫助需要幫助之兒童。 三、活動當天,參賽者需著自由裝扮, 並攜帶寶寶健康手冊/健保卡至『京華城 B3地心引力表演場』活動報到處完成報到手續, 報到時間由主辦單位後續通知。四、各組參賽之順序安排及比賽規則由主辦單位現場公告。※(超過傳真日期者、未按上述時間傳真者與重複傳真2份以上者均不予與報名)。※(因維護忠實雜誌讀者權益,上述活動報名以7月與8月份雜誌上報名表格為主)※各組參賽名單9/1於網路上公佈,如已傳真不在名單內請來電告知,將有專人為您處理。※參賽通知單會於比賽前7天以郵寄方式寄出。※本活動為雜誌社讀者所舉辦之活動,任何人不可未經許可自行將雜誌報名表格放至網路供人下載列印,一經查獲均以法律途徑來維護雜誌社讀者之活動權。 主辦單位:嬰兒與母親雜誌受贈單位:麥當勞兒童慈善基金會協辦單位:京華城、育兒生活雜誌社、媽咪寶貝雜誌社、婦幼家庭出版社、mababy.com ============================================= 好想報名去參加喔,但是沒有報名表耶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dfsdf sddsf fdggg dfgfg dfg
Google 躍居美最受尊崇企業 Google 躍居美最受尊崇企業~~~~~~~~~~財務表現優異+福利優渥 嬌生、3M、蘋果分居二、三、五名 去年榜首波克夏掉到第四 【2011-05-03/經濟日報/A7版/國際企業/簡國帆編譯】 最新調查顯示,Google因為財務表現優異和工作環境良好,成為今年全美最受尊崇企業,嬌生(J&J)和3M分居二、三名,去年榜首波克夏公司落居第四,產品備受好評的蘋果公司攀升至第五名。 哈里斯互動公司(Harris Interactive)2日公布2011年度調查報告指出,隨著經濟改善和金融風爆醜聞平息,美國民眾對企業的觀感好轉,使整體企業聲譽回升。聲譽管理部門主管弗蘭克說,今年仍有44%受訪民眾認為美國企業名聲滑落,但比率已較去年大幅減少。 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因財務表現強勁和員工福利令人稱羨,從去年的第三名躍居榜首。Google向來以員工福利優渥聞名,諸如提供美食自助餐和現場按摩等,因此以聘用並善待聰慧員工而備受敬重。 全球第二大保健產品製造商嬌生去年因品質問題大規模召回產品,但仍深受消費者信任,道德標準也深獲好評,蟬聯第二名,但表示絕對會買嬌生股票的受訪者比率從去年的26%陡降至11%,令人憂慮嬌生會不會步上豐田汽車的後塵。 豐田遭逢召修風暴後,今年排名從去年的第20名大幅滑落至第43 ,跌幅最大。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獲得的總分雖增加,但排名卻從去年的第一名落居第四。 哈里斯互動是在12月底至2月下旬進行調查,當時還沒傳出前波克夏主管索科爾因涉及內線交易而辭職的消息,也還沒出現蘋果和Google智慧手機記錄用戶位置的爭議。 美國民眾心目中名聲最差的十家企業中,銀行就占了四家,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高盛。 小洪隨筆:前提要是要能獲利。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ggg sddsf fdgdf fdggg fdggg
改變,就從簡單做起 改變,就從簡單做起~~~~~~~~~~文/摘自《成功,1分鐘搞定!》,時報出版我遇過許多處於各種狀況的人,包括以獲得企業內定為目標而前來接受建議的學生、煩惱要不要換工作的上班族、現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將來感到莫名不安的社會人、想要知道英語會話或證照考試學習法而前來接受訓練的人等。我面對這些人的過去、現在、未來,為求結果而同心協力,進行長期訓練,參與了他們的人生。我和他們面對面,一起思考怎樣才能步上令人滿意的人生、怎樣才能看見將來的目標、怎樣才能積極地持續行動,並認真給予他們建議。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事,那就是在結果產生的過程中,一開始的「小改變」,以及為了讓行動得以持續的「計畫擬定」非常重要。有些人的確能憑自己的力量奔馳在人生大道上,例如從小獲得許多成功經驗的人、受到四周許多關愛而充滿自信的人、在嚴苛環境中長大而有強烈追求目標精神的人。這些人能夠輕易地設定將來的目標,擬定達成計畫,並積極地執行,最後達成目標。可是,這樣的人絕對不多。更多的人會因為對現狀缺少了一點自信,而無法打從心裡雀躍地勾勒夢想;甚至即使擬定了計畫,卻無法跨出第一步去實際行動;或者即便展開實際行動,卻在中途遭遇挫折。我心想:「如果他們能拿出更多幹勁就好了。」乍看之下,幹勁或動機似乎是態度的問題。然而,這種看法並不盡正確。態度當然也有關係,但實際的狀況往往是即使想改變態度,也有一定的困難。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解決的方法有幾種,其中特別有效的就是剛才說的,透過製造「小改變」,從行動來改變態度。也就是說,並非提升動機之後再行動,而是反其道而行,藉由行動來提升動機。這和笑容滿面地唱歌,心情就會變好一樣,首先要有行動,藉由行動來提升幹勁。這個行動不必是驚天動地的作為,只要小小的一件事即可。像是試著面帶笑容唱歌、比平常早起1分鐘、笑容可掬地對關係不睦的上司打招呼。雖然都不過是個小改變,但這些微不足道的行為,以及隨之產生的自信,將會變成引發下一個大改變的動機。一旦行動的循環開始轉動,就像斜坡上滾動的小石頭遲早會帶動大岩石一樣,經常會讓人生有所好轉。舉例來說,有個最近成功轉換跑道的人一開始所採取的「小改變」,是「在工作行事曆上整齊地畫出勾選框」。乍聽之下好像毫無因果關係,但實則不然。這個人雖然對於目前的工作沒有什麼不滿,但也找不到將來特別想做的事。許多處於這種狀況下的人,因為不熱中於現在的工作(沒有認真活在當下),所以對於將來沒有期待與自信,當然也就無法描繪未來的藍圖。這種時候千萬不要再繼續茫然地工作下去了。首先必須試著認真投入現在的工作,不然就索性放下工作,逼問自己究竟想做什麼。這個人選擇了前者。他重新認真地檢視自己的工作,帶著誠意和熱忱投入其中,而他所採取的一小步,就是從改善行事曆開始。以往他記錄行事曆的方式,是每天一頁寫下當天的行程,但寫法雜亂無章,做完的工作就隨便畫線刪除,字也寫得亂七八糟。於是,他決定改變這種作法。他開始以條列的方式,用工整的字體寫下之前每天早上亂寫一通的行程,並且在各個項目的開頭以四方形畫出整齊的勾選框。每當一件工作做完之後,就會仔細地在勾選框內打個美美的勾。雖然不至於到神經質的程度,可是至少外觀看起來要整齊。就是這麼簡單,在平常的早晨多花1分鐘「播種」,做一個小小的改變,光是如此,就能改變對工作的態度。他不但變得很認真,也比以前更有計畫了,工作速度也相對提升,跟公司內外人員的相處更是非常積極。後來,他重新設定人生目標,為了做自己將來想做的事,他開始考慮到國外研究所留學。就在此時,有某家公司來挖角,而且正好是他將來學成歸國後想投入的領域。猶豫了許久,最後他決定換工作。如今他仍舊充實地投入於工作,每天早上更是不忘在行事曆上畫出整齊的勾選框。雖然只是花短短的1分鐘整齊地畫勾選框,但是這個舉動會改變態度,繼而產生下一個行動。這樣的循環會產生自信,促使新目標和未來藍圖的建立,甚至是付諸行動。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性循環的轉動:小行動?改變態度(幹勁)?下一個行動?新的未來藍圖?為達成新目標的下一個行動。一開始的「小行動」就像是為了啟動這個循環,用力踩下踏板的動作。這短短1分鐘就能完成的小動作,會變成一種改變。接下來,身體會自然而然記得新的習慣(譬如早起念書等),發現新的目標,從內心湧現邁向下一個挑戰的熱情。以結論來說,人生會因此漸漸好轉。一般人之所以「想做」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就是因為沒有這個一開始「踩下踏板」的動作,只是突然想把「幹勁轉換成行動」,所以才會遭遇挫折。這就和練習騎腳踏車時,一開始為了加速,會請別人從後面推一把一樣。為了啟動讓人生好轉的循環,引發改變的一開始的小行為很重要。改變早晨的1分鐘,一天就會隨之改變。不斷累積良好的每一天,人生就會改變。1分鐘也能辦到的小行動,往往也會改變人生。 大師輕鬆讀2010/03/04小洪隨筆:積沙成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ggg sdfsdf dfgfg dfg sdfsdf
【筆記的技術】筆記,工作者最好的思考鍛鍊 【筆記的技術】筆記,工作者最好的思考鍛鍊~~~~~~~~~~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做筆記有什麼可教、可學的?」畢竟,筆記誰不會做?一張紙、一枝筆,或許再配上幾個圖表,對許多人來說,筆記的好與壞,可能只是字跡潦草與工整的差別而已。但仔細回想,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開會時隨手翻開筆記本,看到有空白頁就開始記,幾天後卻翻遍整本都找不到記到哪去了;只顧著埋首記下所聽、所聞的事,日後整理時,根本分不清哪些句子是講者所述、哪些又是自己的意見;會議中拿到的講義、資料,隨手對折就插在筆記本裡,某次從包包抽出筆記本時,不慎散落一地,哪份資料屬於哪次會議,完全分不清了;會議紀錄做得零零落落,事後只靠記憶做事,等到下周例會上,才發現自己遺漏了主管交辦的工作;臨時接到客戶來電,隨手抓一張紙記下對方說的話,結果中午吃個飯回來,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張紙了;這些或許都只是「小問題」,卻也是有些人給人丟三落四的印象、有些人做事快又精準的差異所在。舉凡會議紀錄、腦力激盪、資料整理、代辦事項安排??等等,根據日經《Associe》雜誌的調查,上班族的日常工作中,半數以上都與資訊的處理與傳遞有關,而「做筆記」,正是所有資訊處理工作的基礎。光是把「筆記」做到確實,就能協助工作者釐清各項資訊與工作進度,減少錯誤與不確定性,避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免浪費時間在反覆確認與修改上,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陷入「終日忙亂、成果品質卻不佳」的瞎忙窘境。書寫,有助於延伸思考或許有人會說,現在電腦如此普遍,何必強調紙筆記錄?《筆記成功術》作者米山公啟表示,電腦再輕薄,也不如筆記本方便攜帶;而且比起電腦打字,紙筆書寫無論是在抄寫、圖解或塗改上,揮灑空間也更大。更重要的是,筆記的書寫是一套資訊分析與判斷的流程。一個人唯有在完整理解所接收的資訊後,才能去蕪存菁、抓出重點,明白自己「要記下些什麼」。可以說,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價值判斷。此外,做筆記還有助於「喚醒記憶」。米山表示,「想不起來」不等於遺忘,只是被收藏在腦海底層某個角落,而「書寫就像鉤子一般,可以幫你把記憶拉扯出來」。試想,你是否曾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經看過某篇相關報導、或某本相關書籍。某種程度上可說,資訊記錄只是筆記的「結果」,過程中所涉及的思考與聯想,對於工作者的幫助更大。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不只強化記憶,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更上一層樓。書寫,就是在鍛鍊腦力「書寫」並不只是手指的活動,而是運用全腦才能達成的一連串行動集合。換言之,筆記的書寫過程,其實是生活中最方便的腦力鍛鍊。具醫學博士學位、專攻神經內科的米山公啟解釋,人們在寫字時,要先從大腦內負責記憶的「邊緣系統」中將文字取出,交給負責語言理解的「顳葉」做分析,接著再回到主司思維、決策與學習的「前額葉」,進行資訊判斷與暫存。儲存在「前額葉」中的文字資訊,會再經由「大腦頂葉的運動中樞」接收,並隨著運動神經下達的「書寫」指令,一同傳給手指。而手指的動作,則由「小腦」負責控制。最後,寫下的文字將會以圖像方式,透過眼睛傳回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並由「前額葉」在腦中與記憶交叉比對,確認所寫的文字是否正確,再由手指進行修正。因此,善用紙筆書寫,可以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化。不過米山也提醒,人只有在思考時,才會引起頭腦中的變化,所以單純的抄寫經書或聽音打字這類行為,由於缺少自身有意識地思考,對腦部活化的功效,遠不如必須先理解他人言語,然後進行訊息分析、並依照本身需求進行摘要的筆記過程。「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米山強調。 Manager Today經理人2010/02/24小洪隨筆:思考力是需要訓練的!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fg dfgfg fdggg fdgdf sddsf
深入了解轉變特性,讓改變成為可能 深入了解轉變特性,讓改變成為可能~~~~~~~~~~~~英國盎格魯水公司(Anglian Water)的CEO米勒(Chris Miller)曾說:「想成為領導人,首要之務就是了解自己。」正如兩千年前,基督向他的門徒們保證:「如果你們了解自己,就可以變得和我一樣。」然而,「自己」往往是最難了解的。我們身處在一個極度自我迷戀的社會,卻鮮少具備自我體悟的能力,不論是個人或組織,都極度缺乏反省的習慣或機制。我們不願花時間停下來好好檢視內在自我,我們甚至缺乏一個傳統,告訴我們需檢視何種內在,以及為什麼。我們的眼光一向放在外在世界,如眾多世事問題上,然而我們卻因此迷失自己,失去由自我體悟得來的智慧。在東方,許多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人,每天早晨起床都會冥想這些問題:‧在此行動的是誰?‧在此下決心的是誰?‧在此思考的是誰?‧我是誰?這些問題帶領我們直接通往最深刻、最心靈層面的自我體悟:一種「深刻自我」的體悟,也就是潛藏在我們每日行動與思想中的真相。這樣初步的自我體悟讓我們得以跳脫自我的狹隘限制,同時帶領我們抵達自我體悟的中心與自由,讓我們從高層次動機出發來行動。我或我所屬的組織部門必須先有自我體悟的中心,接著我們必須與之接觸,從中出發,將意義與確實性帶進行動與方案中。擁有內在羅盤(inner compass)並受此定念指引,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根據內在羅盤行動,是端正行事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想要達到自我體悟,必須了解自己的信仰、價值觀,以及行事的深層動機,也就是了解自己的存在意義,甚至是願意為什麼而犧牲。同時,自我體悟也意味著勇於面對自己可能會背叛這些事物的狀況。深刻的自我體悟可以讓我們(與我們的組織)探觸人生深層的核心,讓我們得以改造自己、日新又新;它讓我們浸潤於無限潛力之泉,讓我們聽見內心深處道德與責任感的呼喚;它讓我們用心專注,給予我們心靈平靜。高曼曾表示,自覺是情緒智能的基石。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的感受,我們和我們的反應往往就會受到情緒控制。「無法察覺自己的真實感受,」他警告,「會讓我們受情緒擺布。」對深層價值觀與目標的了解,是我們心靈智能的基石,它讓我們得以提升並控制自己的動機。 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2010/02/22小洪隨筆:好好反省!反省好好!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ddsf fggg sdfsdf dfgfg dfg
領導式管理:千金難買「早知道」 領導式管理:千金難買「早知道」~~~~~~~~~ 作者:陳生民/北京清華大學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讀到《商業週刊》創辦人 何飛鵬 先生的一篇文章「一位主管的真情告白」,他寫道:「我花了14年才學會主管學,…如果我早知道,其實一年也可有小成,二年早可以畢業,根本不需要走這一趟冤枉路。」 誠如斯言,「主管學」是千金難買的「早知道」。 飛鵬先生是我的老友,這篇文章更正確的說是:一位「老闆兼主管」的真情告白。因為他是做了老闆後,才發現當主管有這麼多的學問。很多像我一樣,二十多年來沒當上老闆,但也曾像他一樣被授與主管職務的人,是不是因為不是自己繳「學費」,就沒有這些感受呢?其實是相同的。我們這樣的人付出的學費是人生的理想與成就感。 大多數人當上主管是被組織委派的,他們不一定走向自己創業,如果能力夠的話,也許會當上專業經理人的最高位置:總經理或執行長,他用的是投資者或是股東的賦予的權力在擔任這個工作,他心中未必有老闆的想法,但當他手上有的資源越多的時候,他難免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就是老闆,其實還不是,他終究是一個專業經理人。專業經理人永遠是站在股東與員工的中間,他既不是資方,也不是勞方(雖然法律上他是勞方),就是因為他能平衡兩者的利益關係,所以才能擔任這個角色。但是,多數當上主管的人未必那麼清楚自己的角色。 多數的專業經理人會犯的錯誤,在「一位主管的真情告白」中有很直率的論述,但我也有些個人的觀察,我就狗尾續貂的談主管有千金難買的10個「早知道」: 第一個早知道:主管該從自己的時間管理起。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最難的,這不是「我是誰?」這樣的哲學問題,而是始終不明白當上主管,和不當主管有什麼差別?當上主管還是24小時工作—12小時在公司,12小時將手機打開Standby,當我還是個部屬的時候就這麼做了,當上主管還是這麼做,那有什麼差別?勤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只想證明我比一般員工多一些心力在工作上而已,其他沒有實質的意義。大多時候,老闆找得到你,你卻找不到部屬。這種主管就是失敗的主管。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都只有24小時,讓這些工作交給適當的人處理,你越能將工作交付出去,就是越好的主管。主管的責任就是將適當的工作交給適當的人,讓每個人的24小時都使用的有價值。 第二個早知道:主管在批評別人時,要心平氣和。指出部屬的錯誤是主管的責任,但如何讓別人覺得心服口服才是本事。事情搞砸了,肯定有很多原因,當主管的人不能完全不扛責任就去指責下屬,這樣做的下場,十有八九部門人員流動率會很高,因為沒有人要跟著你幹。但扛責任不能當濫好人,這樣部屬也不會感激你,反而會瞧不起你。 正確的做法是:先將你的情緒管理好。你沒有任何負面的情緒,你才能將人情與事情分開處理,你檢討自己,也要檢討每個人應負的責任。不會因為平常誰跟你的交情好、誰比較聽話、誰比較討你喜歡,而失去了檢討責任的準繩。 第三個早知道:主管不能言行不一。我不用誠信這兩個字來說明,因為這頂帽子太大,大家會認為是唱高調,但對領導工作來說,部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主管是不是可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當主管的人常常會以為自己說過的話,或是做過的事,沒有人會記得,其實大錯特錯,如果有機會聽到部屬在下班後的聚會聊天,你會發現,不管你有沒有說過哪些話,做過哪些事,只要你讓他們覺得你的言行不一致,那任何的小道消息、負面評價、桃色新聞都會套到你身上。 正確的做法是:你相信的就是你做的,你做的也是你所相信的。你不能見這個人有一套說法,見另外一個人又有另一套說法,別人只要懷疑到你的「信用」,你就不配當主管,不要小看部屬對你的不信賴,往往這是因為你的主管或是你的老闆已經不信賴你的徵兆。 第四個早知道:主管帶人要先學會帶心。這個原則說起來都有一片大道理,但最困難的是部屬的真實感受。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笑話:在告別餐會上,西蒙又說了他的冷笑話,大家都笑了,但他的秘書雷貝卡卻不像往常笑的那麼開心,西蒙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明天開始她不用再伺候他了。平常西蒙還認為自己很有領導魅力,沒想到,這樣的魅力已經隨著他要下臺而結束。 正確的做法是:用開放與分享營造一個表達真實感受的工作環境。如果環境是可以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的,真實感受才會流露出來,主管不要用人情來領導,而要用人性來領導。讓他們願意說,願意說出真實感受,你自然就可以以心帶心。 第五個早知道:主管要懂得放權。主管大權在握,手中有許多資源可以運用,部屬大多會聽你的。這時,你可能會得到「天才領導者」、「最成功的CEO」等等美譽,越是中階主管,越能體會到大部門的主管威風,因為他資源多,可以用的權力大,可是這卻是領導力的最大迷思。其實「權散人聚、權聚人散」,當你沒有權力或資源的時候,你要想到還有誰會支持你? 正確的做法是:制定遊戲規則分散權力。權力集中本來就是件危險的事,一方面是如何拏到權力或資源,應該要有明確的規則,一方面要透過規則將權力下授或是分散。如果權力是球場上唯一的球,那就制定競賽規則,讓有能力的人可以循著規則去掌握權力,但是競賽規則必須讓大家願意公平的參與,不要出現有人喊出:「不公平,我不玩了!」但,掌權不如授權,授權不如分權(分享權力)。有的人掌握權力後,本來不該你管的事情,下屬為了拍馬屁,也會向你請示,請你決定。這時候,千萬不要被權力沖昏了腦袋,應該讓適合的人決定,更重要的是,應該將權力下放,讓部屬自己做決定,這樣才能真正的考驗部屬承擔責任的能力。 第六個早知道:主管要做好隨時被替換的準備。不論是高階主管或中階主管,公司如果沒有你就不能運作,那就犯了組織的大忌。你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休假,還要每天收電子郵件批簽呈,或是因為找不到你,公司的工作就無法推動。表面上顯示你很重要,但實質上是給公司帶來不可預測的危險。以前沒有網際網路或是手機的時候,許多公司都有代理人制度,但現在,因為通訊方便了,有的主管說:「我休假的時候還是可以辦公」,其實這是錯的!一方面你沒有機會培養替代你的人才,一方面又使得權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正確的做法是:建立代理人制度。代理人未必是接班人,但你不在辦公室或是你確實需要休息的時候,有人可以替代你做決策。以前我的老闆休假,最常見到的公告是:「出國休假期間,除人事任免權外,由副總某某代理。」代理權是有限的權力,但是透過公開的宣示,可以建立一套制度,使得組織如常的運作。而被授予代理權力的部屬,對他來說是個磨練,因為每個人知道他是代理者,他做錯了決定,一定會有人反應出來,這時權力還是回到你手中的。 第七個早知道:主管沒有個人績效,只有團體績效。項羽武功蓋世、力拔山河,但後來兵敗,愧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主管個人能力再好,如果不能帶領團隊為組織創造業績,下場就跟項羽一樣。我面試銷售主管的時候,發現有的應徵者會強調個人為公司帶來多少的業績,我都不會用。原因很簡單:他頂多是一個超級業務員,做不了一個超級的業務主管。而且,很多時候,他是在搶部屬的業績。 正確的做法是:用整體績效要求自己。部門績效不佳,一定是部門主管的責任;公司業績不佳,一定是總經理的責任。不論有任何理由,主管必須為負責部門的整體績效負責。至於要不要你負責,那是你的更高層主管的許可權,或是董事會的許可權。 第八個早知道:主管要看財務報表。不管你是業務主管,或是行政部門主管,你都要會看財務報表,有的報表是財務資料,有的報表是管理性指標,但我認為最有用的是財務報表。以前,我也排斥財務報表,甚至質疑它的即時性,但後來我發現,財務報表很現實,有收入就代表有努力,沒有收入就代表有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讓公司每個月提供管理用的財務報表,讓你隨時知道你創造的收入、你的支出、以及你的利潤或虧損。如果公司做不到,你自己心中是不是有一份報表來衡量自己的表現。 第九個早知道:主管要用人之長,避己之短。這好像老生常談,其實一點也不。不管談激勵或是談領導統禦,其實關鍵的還是一點:你得承認有的人就是在某一點上比你強,而且他願意為你所用。最常見的主管是和部屬比較哪點比他行,所以和部屬的關係是競爭,而不是整合。以前剛當上主管的時候,常認為展示自己的能力比部屬行,目的是激勵部屬,其實剛好相反,部屬反而認為:「既然你比我行,就讓你來做!」這樣一做二十幾年,自己的擔子卸不下來,還讓真正有能力的部屬離我遠去。 正確的做法是:永遠用讚賞的態度才能激發有能力的人。這道理很簡單,孔雀開屏的時候,你總不能站到它的後面去觀賞。對有能力的部屬來說,我們老是從他的短處來刺激他,他是無法忍受的。只有用正面的態度,才能得到正面的回應。 第十個早知道:主管要永遠樂觀。我也許該這麼說:主管沒有悲觀的權利。企業不能永遠處於順境,你的人生也不會永遠處於順境,遇到挫折,如果你先氣餒了,大概很少人會比你更堅持。我自己的心得,主管或是領導者可以靠後天培養,唯獨這一點,先天的影響較大。我很多時候都會想到:萬一如何…,想樂觀也樂觀不起來。 正確的做法是:培養幽默感。先天的樂觀氣質很多是與生俱來的,但幽默感可以靠後天培養,多讀一些笑話、多看一些喜劇,模仿劇中的情節,讓自己的心情快樂起來,你的樂觀會帶給別人安全感,即便是在鐵達尼號,也不會畏懼船沉的死亡威脅,更重要的是,樂觀會幫助你會找到解決威脅的出路。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當主管的心得。一個稱職的主管會豐富自己人生的色彩,一個失敗的主管只能躲在陰暗的人生角落。如果「早知道」一點,我保證你的人生是充滿多種色彩的。 總裁學苑週報2009/11/20小洪隨筆:道理都一樣,要做到,難啊!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fgfg sddsf sdfsdf fggg fdggg
克服焦慮,在壓力下生存 克服焦慮,在壓力下生存~~~~~~~~~~ EMBA雜誌編輯部/文 為什麼同樣是處於壓力下,有些人和公司的潛力會因而爆發,有些則會崩潰失敗?企管顧問麥克法蘭(Keith McFarland)在最近出版的「回彈」(Bounce)一書中指出,遭遇像去年發生金融海嘯那樣的大危機,一般人和公司主要會出現三種結果:第一種有如玻璃裝飾品,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完全破碎;第二種像被壓扁的橘子,雖然還能吃,但是已經不好吃;第三種則跟橡皮球一樣,被用力拍了之後不僅彈回來,而且拍得越用力,彈得越高。麥克法蘭的研究發現,一樣的壓力之所以造成不同的結果,關鍵在於當事人的態度。通常能夠得到橡皮球結局的人,是願意擁抱挑戰的人。同理,能夠在壓力下生存的公司,領導人看逆境的角度往往跟別人不同。他們不是調成「求生存」的思考模式,只忙著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思考逆境突顯出公司有什麼問題,引導公司面對順境時忽略的事實。另外一個影響因素則是,當事人有沒有能力管理焦慮。史隆管理學院教授舒恩(Ed Schein)指出,因為壓力而產生的焦慮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我很擔心,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一種則是「我很擔心,如果不改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舒恩解釋,前者因為心慌意亂而會拉低表現,後者因為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反而會提高表現。遇到壓力難免會有焦慮,能不能好好生存下來,重點是能不能把第一種焦慮轉變成第二種。麥克法蘭表示,當面對挑戰而焦慮升高時,一般人常會失去當時最需要的能力:清楚地思考、為需要做的事情排定優先順序,更重要的是,跳脫原有的舊框架。總括來說,處於危機之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降低焦慮,才有可能冷靜去做該做的事。套用在公司上,遇到困難時,主管首先要做的是,立即、頻繁、誠實地跟員工溝通,讓員工了解公司眼前面對的挑戰是什麼,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為何。如果員工覺得主管根本不知道事情有多嚴重,公司內部的焦慮感會升高,不利於應付挑戰。其次,主管要採取因應行動。無論是刪減支出還是汰換產品,立刻做出必要的行動。採取的因應方法必須傳達出訊息,讓員工知道主管正在盡最大的可能保護公司與員工,而且員工也有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減少焦慮,增加壓力下回彈的可能。EMBA電子報2009/11/10小洪隨筆:冷靜!整理思緒、盤點資源、尋求必要的協助。還有,好好睡一覺。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gdf dfg sdfsdf fdgdf dfg
價值錯置 價值錯置~~~~~~~ 文/吳俊瑩 (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2009-11-08 價值是由案子規模來決定的。案子越大,即使是小的關鍵,價值也越高。 常常聽到一個故事,有一個工廠把資深的員工資遣了,然後找來一批新的員工。但是新員工做出來的產品都有問題,不得已只好把之前的資深員工找回來。該名老員工用粉筆在機器上圈了一些圈,要求改善這幾個地方,果然產品的問題都排除了。該員工要求,解決這個問題需要1萬美金,計算方式是粉筆美金1元,解決的Know-How是9,999美元。這個故事傳到後來,金額的部分已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呈現的中心主旨沒有改變:價值是由案子規模來決定的。案子越大,即使是小的關鍵,價值也越高,反之,小的案子,再大的問題,解決的價值仍然不大。 前一陣子遇到一位朋友,他經商失敗,背了一些負債,正在努力工作還錢。私底下我問他,以前我看他做生意,也是非常努力,但是為什麼到後來失敗呢?是不是被人家騙,或者被別人害?他搖搖頭,只短短地說了一句話:「我沒有弄清楚自己的價值」。這讓我一頭霧水,但是看他也沒有想要講下去,也就算了。後來聽一場演講,演講者提到,我們在公司裡面上班,常常想的是:「我領這份薪水,最好是做符合這份薪水的事情,但如果表現能超過薪水要求水準,那就更能呈現我在老闆心中的價值」。這觀念正確嗎?這裡的價值指的是我們跟老闆之間的相對價值,但不是公司整體利益的絕對價值。在這種思考模式之下,我們會拒絕外部力量的幫助,只想要自己來,因為這是我存在這家公司的價值,不然老闆會說:「我花那麼多錢請你來幹麼?」 價值錯置,比起方向錯誤還糟糕,但卻是目前最普遍的現象。 第一種價值錯置是認為:「人脈關係免費」。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我們請別人介紹業務,如果獲利,試問有多少人會主動回饋給中間人?或者有多少人會事先跟中間人談好,他釋放這個人脈可以拿到多少利益?我們把賄賂與利益分享搞錯了,年輕的時候,或許別人願意幫你幾次,等到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業跟事情的時候,比較利益之下,誰會選擇沒有利益就去幫忙別人呢?就算會,也只是期待可能可以分到利益,如果最後落空,那麼也不可能再幫「不上道」的人下一次的忙了。所以我們在判斷執行一件任務的成本時,也需要把打點人脈的成本算進去,否則生意只會越做越小,路只會越走越窄。想想看,曹操當年每打下一座城池,自己分文不取,把所有馬匹、金銀珠寶全部犒賞部下,這樣子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個老闆,當然願意跟他一齊拼命囉! 第二種價值錯置是弄錯自己對公司的價值。我們以為領薪水就該做很多事,這點是沒錯的,但是如果同樣的事情,外部的力量可以做更好,那就不應該自己藏私仍然要硬幹,而是必須將外部力量引薦給老闆,讓老闆去決定。 我曾經聽說,國內一個大型集團遭遇到需要緊急進行危機處理的情況,但公司內部的人從頭到尾沒有想到要尋求外援,只想著自己來,因為「我們領高薪」。結果搞到不可收拾之後,老闆受不了自己去找外援,才把整個事情挽救回來。事實上這些領高薪的同仁也都認識這個外部力量,只是害怕自己的價值被老闆否定,所以才不敢動用。很多災難的發生都是這樣子造成的,我們有很高的價值,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災難的規模,是否在自己可控制的能力(知識、經驗、人脈、資源……)範圍內?如果不在我們的能力圈範圍,絕對不要藏私,趕快尋求外援!否則只有等著搞砸被老闆趕下臺。 第三種價值錯置,其實我們比較常用機會成本來描述。我們執行一件任務或者日常工作,常常到後來慢性麻痺,變成邱吉爾說的:「如果我們一直忙於過去與現在,那就失去了未來。」面對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我們會立刻處理;但是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呢?或者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呢?最糟糕的是,我們最常選擇的竟然是去執行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反正做起來放著再說嘛。 重要的事情代表價值高,需要被優先處理,不重要的事情,雖然很緊急,但是仍然可以交代部屬去處理,大多數的人都是被不重要卻緊急的事情絆住,結果到後來什麼事情都沒做好。事業做大了,部門變大了,就需要請助理與秘書,因為我們的價值在處理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再緊急,也不應該干擾我們的價值。 微軟副總裁Tami Reller在對Windows 7的宣傳演說中曾表示:「我們投入許多的協調努力,確保顧客能得到非常、非常好的價值。」現在的行銷,我們都談的是客戶能獲得的價值,這是品質、價格、服務以及良好使用經驗的總稱。在客戶面前呈現我們的價值,才能讓他們掏腰包買下我們的產品,這已經是Apple的產品一再證實的鐵律。除了努力,我們需要腦筋清醒才有辦法讓自己維持在捍衛價值的路線上,因為有太多的干擾與誘惑,讓我們放棄對於價值的堅持呢! 小洪隨筆:輕重緩急還是要先釐清楚!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dfsdf dfg dfgfg sddsf fggg
如何在新網路時代中握到消費者的手 如何在新網路時代中握到消費者的手~~~~~~~~~ 因應網路科技潮的一切相關作法,都應該要依循一項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切記你必須全心建立並且增進顧客關係,而不是在相關科技上費心思。顧客是想要用最新、最炫的網路科技,還是要使用摩斯密碼來與你溝通,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顧客關係。只要能讓顧客與你公司的每一次接觸都留下正面看法,網路科技潮就會是你的助力,而非阻力。■ How—消費者在網路上如何說網路科技潮造成消費者在購買決策行為的永久性轉變,現在他們不再倚靠廣告等由企業發出的資訊,而是與其他顧客互動、吸取他們的經驗。消費者在線上相互聯繫,並且交換意見。目前至少有6種不同形式的科技,推動著這股網路潮流:1. 部落格、播客等使用者自創的內容2. 社交網絡與虛擬社群3. 標籤工具與消費者整理的內容4. RSS訂閱服務與桌面工具5. 維基網站與開放原始碼6. 網路論壇、評分與評論■ 人人都是部落客,包括你!在美國,大約每4人之中就有1人經常閱讀部落格;而在日本,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網友會閱讀部落格。部落格、播客等各種使用者自創的內容,都是由紛雜的資訊組合而成,其中包括個人意見、事實、謠傳,以及相關素材的連結。關於利益衝突的揭露、消息來源的查證,以及向他人取得著作權許可,都沒有任何規定。你的當務之急:1. 找出談論你公司的部落格(可用Google「部落格」搜尋),看看網友意見。同樣也要搜尋YouTube等影音網站。2. 開始在這些部落格與影音網站發表評論,你要清楚表明自己的身分,不要想裝成沒有利害關係的旁觀者。3. 製作你自己的部落格或影音素材,並且要虛心接受網友回應時提出的建議。4. 鼓勵員工建立他們自己的部落格,並提出適當的指導方針,以免洩漏財務機密等要保密的資料。■ 社交網路與虛擬社群—親身體驗網路無界MySpace與Facebook等網站有成千上萬想要與其他人往來的會員,類似的專業網站則有LinkedIn。這些網站可以讓會員建立個人帳號,並與其他人互動。更進一步,有許多人使用虛擬社群(例如「第二人生」),成員可以用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虛擬身分來參與互動。這類網站在南韓極受歡迎,在歐洲就沒有那麼風行。喜歡上社交網站的網友會花大量時間在這些網站上,至少有22%的青少年會每天瀏覽。你可以:1. 在社交網站上建立公司的帳號,讓會員將你們的品牌納入他們的「好友」名單。2. 嘗試體驗虛擬社群。龐帝克汽車公司讓顧客在「第二人生」裡試車,而Skittles果汁糖則在WeeWorld網站登廣告。3. 可能的話,可以建立你們公司內部的社交網絡,讓顧客可以藉此與公司員工以及其他顧客相互聯繫。■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佳句摘錄By groupi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way they participate in groundswell activities in this way, you can figure out what kinds of relationships you want to be building. You'll also know what sorts of toolsets would be most appropriate.依據消費者投入網路科技潮活動的方式分成不同類型,你就能了解自己所希望打造的是何種關係,也會因此得知什麼樣的工具組合最適合。 大師輕鬆讀2008/11/20小洪隨筆:用心爭取顧客,不是用錢!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gdf dfg fggg dfgfg sdfsdf
人資密技/活用SKAD原則,找出適用人才 人資密技/活用SKAD原則,找出適用人才 ~~~~~~~~ 撰文 / 張鴻 研究發現,員工若是工作3~6個月就離職,則企業必須重新招募、訓練人才所付出的成本和損失,將高達應試者月薪的6~7倍。由此可見,企業應該找尋的是「最合適的人才」,而非「最優秀的人才」。 不 過 ,企業在徵才 過 程中,究竟該如何才能快速又有效地找到對的人? 曾在鴻海、光寶等企業擔任 過 人力資源主管的 賴 旺根指出,透 過SKAD的標準與規範來選才,將有助於主管了解應試者 過 去的工作經驗,進而預測其未來的發展模式。 SKAD是由4個指標所構成: 1.技術(skill): 「工作經驗」不等於「工作能力」。欲了解應試者的工作能力,應該探詢對方在 過 去的工作經驗中做 過 什麼、是用什麼方式達成任務、成功達成任務的關鍵是什麼,以及如何分配工作時間等。同時,也可間接向應試者之前的主管、同事查證,以更精確地評斷其工作能力和績效。 ◎面試題目範例:你認為要完成此項工作必須具備什麼特殊才能? 2.知識(knowledge): 除了工作技術和能力,應試者還要事先了解工作規則、規章制度,以及將來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此外,應試者閱讀的書籍也是參考指標,由此可判斷對方是否不斷地提升專業知識。 ◎面試題目範例:請舉例說明你如何學習一門技術,並且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3.能力(ability): 也有人稱為「職能」(competency),是指一系列的知識、技能、行為特徵與其他個人特性的總稱。在選才 過 程中,可透 過 一些測驗進行評估,例如,智力測驗(IQ)可用來衡量應試者的心智能力及必備的基本學習智能,語文測驗則可測出應試者的外語能力,並做為將來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指標。 4.可適任的工作(do): 可分別從 過 去的經驗、現在可執行的工作及未來潛力,來評估應試者適合擔任何種工作。 *過去的經驗:從應試者 過 去的工作表現與個人優勢,推估其日後的適任性與發展性。 *現在可執行的工作:應試者 過 去的簡歷或工作經驗摘要,會呈現其現在可執行工作的能力及穩定度;而 過 去選擇工作的模式,也可清楚反映其格局和擔當。 *未來潛力: 過 去的績效和未來的表現密不可分。透 過 有效的方法,了解應試者 過 去的行為,是很重要的篩選步驟。因此,除了面談和測驗之外,面談主管更要細心查閱履歷表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所反映出來的訊息。 此外,面談主管也可以先檢視各項職缺的實際需求,如工作說明書、職務說明書等,進一步確認應試者的工作能力。 經理人月刊2008/09/01 小洪隨筆: 大家都知道企業止於人,但是...,這年頭應該是企業無情,人才不忠居多。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fgfg fggg sddsf dfg sddsf
當.com變成.life…… 當.com變成.life…… ~~~~~~ 撰文:何宛芳 購物、影音、社群三大類型網站正夯 無論是食衣住行還是育或樂,做任何事之前先拜拜「網路大神」,已經是現代人的標準作業流程。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網路,而網路其實也離不開人類的日常生活,2008年台灣Web 100榜單,就要為你解讀這樣的生活網路互依現象! 網路已經發展超過十年,卻還是有很多人不停在問,到底網路上的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有什麼差別?這次《數位時代》的二○○八年「台灣Web一百」網站榜單,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從榜單中,網站性質的比重可以觀察到,人們在虛擬網路世界的需求,與實體世界已經越走越近,網路世界就是實體生活的微型投射。 人氣與停留時間並重 基於多年對台灣網路界的觀察與記錄,在此次二○○八年網站評選中,《數位時代》認為:網站的使用者「開發」,與如何讓使用者「留下」,擁有相同的重要性。因此,《數位時代》編輯部選擇三種網路觀測指標:包括Alexa網路流量排名、ARO單次造訪停留時間及ARO不重複到訪人次,來綜合評比各網站的使用量、黏性及使用族群,也更可以貼切地反映出網友的網路使用行為。 在這樣的評選標準下,今年台灣網路業榜首從雅虎奇摩(第二名)變成了無名小站。以相簿、部落格為使用核心的無名小站,在單次停留時間上取得了極大優勢,使它成了擠下雅虎奇摩的大黑馬。 然而,雅虎奇摩似乎更早就看到了這樣的態勢,於二○○六年底就將無名小站娶進門。這一次排名的更迭,不過是再一次證明雅虎奇摩布局深遠,以及當年鄒開蓮主導購併決策的獨到之處,也讓雅虎奇摩終究還是把榜首留在了自己家。 分析各類網站在Web一百榜單的比例也可以發現,除了入口網站因其先天的「網路瀏覽起點」優勢之外,受歡迎的網站類型,恰恰與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各類需求相呼應。 虛實生活的高度連結 現代人的閒暇作息,排除必要的吃飯睡覺,其他不外乎交友、娛樂及購物等。而這些需求都已經充分在網路世界裡發酵,對應的網路服務紛紛進入台灣最受歡迎網站之列,顯示了網路與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高度連結性。 榜單裡,社群網站高達二十一個,強勢問鼎第一大類型網站,不僅流量驚人,而且超長的停留時間,也顯示了使用者對網站的黏著度。其中又以分眾社群網站的成長最為顯著。 雅虎奇摩無名小站社群管理經理李全興就指出,找到服務與現實生活的連結點,是網路社群服務成功的重要關鍵。幾個分眾網站也充分與這樣的理論相呼應,包括巴哈姆特(第五名)所對應的電玩動漫,Mobile01(第十八名)以3C、汽車等集結的男性上班族群,FashionGuide(第九十四名)以美妝商品凝聚了廣大上班族女性等,都是現代社會主流的族群社交連結點。 此外,包括I’mTV(第六名)、YouTube(第七名)、土豆網(第三十八名)在內的影音服務,也在今年的榜單中大躍進,成了線上娛樂類別的後起之秀。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執行長江義宇表示,線上影音已是近年來不可忽視的網路趨勢,其對傳統電視的市場瓜分力量亦將日益顯著,電視台要如何跟上這一波收視行為轉移,將是該產業重要的轉捩點。 至於早早就已經成為激烈戰場的線上購物,雖然不若社群與影音近年來被吵得火熱,但整體而言卻是最能夠留住網友的網站類別。過去一年來,線上購物業者間的比拚,更從眼球競爭轉型為從金流、物流端下手,致力於使用者經驗的改善,其中又以PChome Online(第三名)二十四小時到貨服務而衍生的物流速度競爭,最受關注。 微軟線上服務群副總經理林燕,便十分認同線上購物的發展方向:「台灣人對流程上的改善,總有獨到之處,這就是我們的executional excellence(卓越執行力),」她說。 然而,也有些趨勢尚未在榜單中發酵。江義宇和網路趨勢觀察家陳豐偉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傳統勢力的介入,將是二○○八年以後網路產業的觀察重點。經過多年布局,自去年起,包括統一、遠東及威盛等傳統企業,這些對網路產業來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加大向網路產業邁開挪移的腳步,將集團的整合資源注入網路新事業。 傳統企業大舉動作 其中,統一及遠東兩者皆是挾著零售通路產業的強大資源,強勢搶進線上購物市場;威盛則是以CatchPlay為品牌,切入線上DVD租賃市場。「過去,他們是睡著的獅子,」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如此形容著這一批傳統勢力,對他們虛實整合的潛在力量不敢輕忽。 而江義宇對傳統企業也深具信心,「網路產業畢竟也是做生意,而做生意的know-how正是這些傳統企業掌握的優勢,」他表示。 只不過江義宇也認為,這些傳統力量可否掌握網路世界的快速脈動與網友行為跳躍式的變化,並為自己找到虛、實平衡點,仍是他們立足網路業的一大挑戰。「如果只是一味認為自己懂網路,不將網路視為『專業』來謹慎看待,就會有問題,」他表示。 期待更多創意活水 有別於傳統產業為網路市場注入的新活力,過去一年台灣網路的新創事業卻沒交出令人驚喜的成績單。「新創網站似乎還是沒有什麼業務的突破,」陳豐偉十分憂心,他認為台灣網路產業有許多需求空缺都還未有人開發,未來一旦跨國網路企業以低廉的移植成本搶進市場,台灣網路界就更沒有新創公司的機會了。 多年觀察台灣網路產業的創義管理顧問公司中國區常駐代表鄭博仁則指出,台灣網路新創公司的問題,在於無法從在地的需求衍生出相對應的產品,「諸如書籤、部落格其實都不過是大系統架構中的一角而已,只是個功能,不是一個健全的產業。」也自然養不活只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鄭博仁表示,網路新創還是得回歸基本面從「需求」著手,其次才是技術。江義宇也以eBay為例指出:「從網路產業的發展可以知道,最後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將舊需求模式轉型的公司。」 鄭博仁指出「台灣網路新創公司看到的常常是『自以為』的需求。」不是市場太小無法擴張,要不就根本無法形成市場。這一點,在傳統企業也開始搶進網路產業之後,似乎也可以看到些變化。 「過去台灣網路產業總顯得無趣,就是因為傳統勢力一直沒有進入市場,」江義宇表示,網路業長期在年輕族群的操作下,沒有大資源挹注,也缺乏商業管理專業,因此較難出現足以撼動市場的服務。 從這一點出發,傳統企業反而可以是網路企業的師法對象,傳統企業之所以能夠有今日的規模,一開始也都是掌握了特定人類需求、找到切入市場的起點,他們的營運專業也都是經過時間與市場考驗的珍貴經驗,如今網路業界多了傳統企業這個「新」勢力,兩相交流之下,未來發展也將更令人期待。 數位時代2008/03/02小洪隨筆:沒有人買單的話。再好的經營模式或是創新都是假的。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ggg fdgdf fdgdf sdfsdf fdggg
靠,那蘋果長成大樹了! 靠,那蘋果長成大樹了! ~~~~~~~~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看倌,請容許筆者下這樣有點辛辣的標題,因為要說這樣的一份報紙,不得不如此,不然也會顯得有點不能與之對等相稱,這也是一般大家對蘋果日報的觀感,就是以為這一份報紙只會搞那重鹹味和濕淋淋的事情,還圖文並茂,有時候更要打馬賽克,其實不然,我們也可以這樣想,這是一份真正超然公正的報紙,其所報導的,管你是誰啊!天王老子也一樣,只要作奸犯科,搞那見不得人的事,就是要把它挖出來,六親不認,當然有時候也會「凸槌」,但為了讀者知的權利,即使被告賠錢那也是在所不惜,真的是一份令人欽佩的平面媒體,也難怪就在這麼幾個年頭而已,一衝就在市場上跑第一。 在此有資料為證,「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00位13~64歲的受訪者中,於「昨日有閱讀的報紙」,勾選蘋果日報的比例為27.4%,已經超越了自由時報的21.3%,大約有6個百分點,在市場上當然有排擠效應,那歷史悠久的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也只有那9.5%和9.2%,還真的是要加油了,已經遠遠地被蘋果日報超越了,也許可力圖振作,相信市場還是大有可為,至少也來個四分天下,這樣的市場競爭也才能說夠精彩,豈能讓蘋果日報如此專美於前。 而事出必有因,我們可以這樣看報紙的市場,媒體乃社會之公器,尤其是像報紙這樣的媒體,當有其權威性,有觀點有看法,論事當然不能有立場,即使有,也應該說是讀者的立場才對,為讀者之耳目,挖讀者所不知的新聞,而不是只報昨日的新聞,若是如此,那有誰還願意看這樣的報紙,這樣的新聞在昨日的電視報導就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了。蘋果日報,大概是抓到了台灣報紙市場這樣的空隙,反正大家都有所顧忌,沒有人想要為社會之公器,所以蘋果日報就以其挖八掛新聞的功力,扮演社會公器的角色,當然可在市場上衝第一,此又何足為奇呢!我們也只能讚美一下蘋果日報,「靠,那蘋果樹長得未免太高了!」。 iSURVEY行銷週報2008/03/21小洪隨筆:真的是好茂盛的一顆蘋果樹阿!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ggg dfg sdfsdf dfgfg sddsf
2008兩岸職場大調查 45%上班族想到大陸工作 2008兩岸職場大調查 45%上班族想到大陸工作 ~~~~~ 文/王一芝 2008年,是兩岸職場易位的關鍵年代。根據《遠見》與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已有近四成的企業、兩成多的上班族將大陸視為必然工作地點。職缺隨著產業外移向西流動,大批大批年輕人、經理人已起而行,趕搭西進列車。你,還沒準備動身嗎? I.大陸職場 期待又怕受傷害 隨著兩岸互動愈趨頻仍,上班族憂喜參半,喜的是有機會接觸廣大的大陸市場(56.7%)、有機會創造薪資成長動力(47.7%),以及出現更多具挑戰的專業工作機會(44.9%)。 曾被外派到上海的吳淑玲就很樂於接受挑戰性的工作機會。她雖然從事美容事業,但上海舞台大,角色更為多元,還能涉獵到SPA、休閒等領域的業務,「來大陸成長性很高,橫向、縱向發展都很大,」吳淑玲分享著。另外,大陸一般上班族的薪資也在快速增加中。 根據中華英才網的資料顯示,網際網路技術支援、研發、銷售、市場、部門經理等職位,年薪從18萬至90萬台幣不等,雖然還是低於台灣水平,但只要有工作經驗、專業背景,薪水馬上三級跳,年薪200萬~400萬不是問題,遠超過台灣中高階主管的薪資水平。雖然機會愈來愈多,但上班族憂心也不少。 最擔心兩岸互動後產業外移,失去工作機會(61.5%),另外,也很怕公司為降低成本只看個人薪資,卻不問專業價值(53.1%)、以及憂慮大陸人薪資低,自己的工作價值被取代(48.2%)。其中,受訪者年紀愈輕的人憂慮愈深,七年級生平均都超過五成以上。 資訊不明 年輕人反而敢闖 不管是憂是喜,當被問到:職場生涯中,是否動過去大陸工作的念頭?竟然有45.1%的上班族有動過念頭,但還沒有實際行動,而且年紀愈輕比例愈高,四年級生暨以下的上班族才30.4%,七年級生已攀升到51%,顯見就業環境不佳,迫使年輕族群思考其他出路。 但立刻「起而行」的也大有人在,有16.9%的受訪者正在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甚至有18.6%的人已經擁有大陸工作經驗。遲遲沒有行動的人主要原因是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49.3%)、家庭朋友因素(45.1%),以及無法清楚掌握大陸職場資訊(41.7%)。 若以年齡交叉分析,發現七年級生認為自己無法掌握大陸職場資訊的比例達50%,遠高過其他族群,而四年級生反而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而沒有行動(58%)。「如果不是因為台灣沒有機會、找不到工作,相信沒有人願意遠離家園到大陸,」?豐銀行資深副總裁陶尊芷說出周遭朋友的心聲。 對照上班族西進大陸的原因,「台灣工作難找」的比例達21.6%,排名第四,前三項依序是「大陸發展潛力大,應即早擁有大陸經驗(67.1%)」「兩岸人才必會競爭,不如先行卡位(41.9)」「大陸的環境比台灣更國際化(26.8%)」。擁有傳播碩士學位的曾昭中今年才28歲,去年11月被1111人力銀行派駐上海,每天不畏風寒拜訪客戶、寫報告寫到三更半夜,他看上的就是中國的發展潛力與國際舞台。 「年輕人多歷練是好事,沒有到外面看一看,不知道世界變化有多大,」曾昭中說。 II.西進貴族,以外派為大宗 如果你也想跟曾昭中一樣,跨海到大陸發展,到底可以透過什麼管道呢? 根據已有大陸經驗的上班族(台幹)表示,主要管道是外派(28%)、以及新聘員工一開始就被指定到大陸工作(24.8%)。比較特別的是,七年級生的大陸經驗大多由「出差」累積而來,比例為28.9%。對照尚未西進上班族的登陸方式,「外派」仍是首選(62.5%)。列名第二的方式是透過台灣人力銀行(22.4%),其餘還有透過人脈(8.4%)、獵才(5.1%)等管道。 根據本刊實地訪問,或是人資公司的配對經驗,外派的比例高達到七、八成以上,「有心想到大陸發展的人,外派是最直接的方法,」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劉玿廷說。不管透過何種方式進入大陸,上班族都應該做好心理建設。其中,最好能「避免以台灣人價值觀套用在當地人身上(56.8%)」,另外,還要記得「拋棄台灣人的優越感(52.8%)」、以及「具備高度抗壓性(42.7%)」。 機會:電子業多 製造業少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到底哪些產業、職務背景的人才比較有發展性呢? 就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的觀察,上班族認為較吃香的產業是電子資訊產業(64.2%)、一般製造業(31.6%)、金融投顧∕保險業(28.2%)、貿易批發∕百貨零售(26.1%)。企業端也看好電子資訊業(53.7%),金融投顧∕保險業(30.1%)、貿易批發∕百貨零售(24.6%)躍升第二、三,一般製造業則跌至第六名(20.7%)。 「這與新勞動合同法有關,顯示企業將生產基地外移,工作機會就會變少,」邱文仁說。 職務別方面,企業、上班族看好的前四項都相同,依序是經營管理、進出口貿易,及行銷企劃、專案管理,唯獨對「生產製造」出現較大歧見,上班族排第五位(16.8%),企業落至第十名(10.2%)。邱文仁強調,企業是第一線經營者,最瞭解市場變化,求職者應注意企業的觀點,當上班族還對一般製造業保有「優勢」看法時,企業已發出警訊。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還看好醫療保健衛生(25.6%)、旅遊休閒運動(21.9%),因為企業已預見兩岸直航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而醫療一向是台商的痛,難怪企業會看好,而且不少台商醫院也陸續進駐大陸。 大家都專業 以語言決勝負 其實,大陸職場競爭比台灣激烈,求職者沒有兩把刷子很難存活,根據調查,企業和台幹都很強調「持續性、獨特性的專業能力」「跨領域的協調能力」,以及「融入當地文化」,但兩者卻對「精通兩種以上語言的優勢」這一項出現分歧,上班族排名第四(33.2%),企業列為第二(50.9%)。 「台灣上班族不要小看大陸人,實際接觸才會知道當地英文水平已超越台灣,這份問卷才會出現勞資雙方的落差,」邱文仁指出。 有一位在台灣資訊業擔任公關經理的 王 小姐,去年被外派到上海,她原本意氣風發,沒多久就像被鬥敗的公雞般,被調為內勤人員,「她在台灣被公認英文呱呱叫,沒想到在上海竟然被比下去,連擔任企業對外溝通的公關資格都沒有,我實在很驚訝,」她的朋友不可思議地轉述。 III.因應2008,企業彈性變法 不僅求職者面臨新挑戰,連企業也得因應兩岸新變局。 兩岸互動愈趨密切,對在大陸設據點的企業來說,利大於弊,例如「大幅降低人力成本(51.6%)」「可選擇更多高素質人力(31.6%)」「大陸員工積極主動,刺激台灣人才進步(27.5%)」。不過,沒有設點的企業,抱持較悲觀看法,如「大陸高模仿力危及台灣企業生存(45.8%)」「挖角台灣人員(22.5%)」等。 不過,從今年元月開始,大陸執行新的勞動合同法,對到大陸投資的企業也造成衝擊,調查結果顯示,對一般製造業(52.9%)和批發零售業(52.7%)等勞力密集產業影響最大,電子資訊產業也有41.4%,其餘產業影響較輕,其中以金融保險(25.5%)、營造∕不動產業(28.6%)、大眾傳播(29.6%)影響最低。 不管影響層次高低,企業都有因應對策,加強產業升級是主要對策(32%),再來是維持大陸現狀,新投資移往其他地區(28.6%),以及搶攻大陸消費市場(22.7%)。如果以公司屬性區分,海外台商傾向「維持大陸現狀,新投資移往其他地區」的比例高達44.4%,外商較重視搶攻大陸消費市場(32.5%)。 外商轉進大陸消費市場,是看到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的趨勢,面對中國的轉變,企業要如何應因?有近四成的企業「看好大陸商機,考慮重新∕繼續布局」;另有24.7%的企業擬將營運目標從「製造」角色改為「市場」導向。而一向以成本為考量的製造業,有三成考慮轉移製造基地。 善偽難辨 小心台幹變台流 雖然台商在人才運用上逐漸走向本地化,但台籍員工仍是大陸事業不可或缺的主力,有58.6%的企業是用外派方式,另有16.7%的企業鼓勵員工主動爭取外派機會。近十年來,不少台灣工作者具備「中國經驗」,也有15.2%的企業特地聘雇有大陸經驗者,指派到大陸工作。 以麗嬰房為例,主要有三種用人管道,總公司高階外派、在台聘雇所缺的專才,另外則是聘用在大陸有工作經驗的台灣人。有多年用人經驗的上海麗嬰房副董事長葉啟憲說,第一類核心幹部最瞭解企業文化、產業動態、忠誠度高,馬上可以打仗。經驗中第三種人最不理想,現在已經不用了。 「這些人原本大有機會,卻學會不好習性,競爭力低,變成『台流』,至少我用過的沒有一個好用,」他感觸良多。 過去,沒人想外派到大陸,現在不僅外派機會變少,員工還從被動轉而主動請纓,葉啟憲與王品大陸事業群副董事長陳正輝都面臨同樣問題:台灣總部有年輕人主動爭取,我也沒有機會能給他,因為外派都需要比較資深的主管。 樂待直航 兩岸錢景佳 新年伊始,台灣就業市場將出現什麼變化? 根據調查數字顯示,有近三成九的企業、兩成三的上班族認為中國已成為必然工作地點,其次是失業率上升問題,顯見,勞資雙方都不看好台灣未來的就業市場,而同文同種的大陸,順勢成為工作者走出台灣的第一站,對照想過要到大陸就業的受訪者四成五比例,兩者不謀而合。 另外,兩岸直航向來是台灣民眾最期待的兩岸事件,有高達四成五的企業、四成一的上班族都樂見兩岸直航,其次則是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開放兩岸直接兌換貨幣、以及放寬投資大陸40%限制等。台灣逐漸萎縮的就業市場,讓兩成的上班族、12.7%企業都希望政府能開放陸資企業進駐台灣。 2008年兩岸職場新走向,你掌握住了嗎? 遠見雜誌電子報2008/03/13 小洪隨筆: 有能力,世界都是舞台!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ggg dfg sddsf fggg sdfsdf
數位經營者:「搭訕」是需要理由的數位經營者:「搭訕」是需要理由的數位之牆創辦人◎人脈社交網站的困境 「關係」是 Web 2.0 當中唯一重要的事,圍繞此核心的則是其建立與維持。然而,由於缺乏對人性的認識,某些社交網路服務已經陷入「提供工具給用戶建立關係,但關係卻怎麼也建不起來」的問題中。 最明顯的例子,是起步甚早的人脈社交網站(或者稱商務交友),例如聯絡家或者 OpenBC(現在已經改名為 Xing.com)。此類服務以知名的六度空間理論為基礎,鎖定商務人士想要開拓人脈的需求而起。 我認識你,你認識你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認識其他朋友。如果能將這條關係鏈具體化,理論上我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人,而六度空間理論告訴我們,這些中間人的數量不會超過六個。 使用過此類服務的人,剛開始可能興奮於其快速接觸大量陌生人的能力,這些人是你朋友的朋友,也並非全然陌生。然而以筆者為例,當我的聯絡人清單上已經聚集了超過 200人以後,我就再也不想玩了。 一年多過去,筆者發現這 200多人當中僅剩兩三個活躍份子,大部分人都跟筆者一樣,很久沒上來使用這個服務。商務人士急於拓展人脈是高度被肯定的需求,然而這些人突然間冷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重新回想「關係」是怎麼建立與維持的 回想你現實的商務生活,你會發現「人脈」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而利益則是建築在有商業往來的前提下。回想你手上的名片簿,你最常連絡的難道不是你的客戶或者合作夥伴?你們有著共通的利益。 回想你曾經參加過的各式商務聚會,你交換到的大量名片,其中有多少在事後根本沒繼續跟對方聯繫?有些人很勤奮的將名片掃描歸檔,號稱數位化人脈管理,然而事後只能偶而轉寄網路笑話給對方?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當你跟某個人沒有生意可談的時候,你跟他之間的關係是不會長久的!「搭訕」是需要理由的,人脈社交網站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搭訕的理由不足,以至於連後續的關係維持都很困難。 商務人士急功近利,他們不會花時間在毫無意義的關係建立活動中。人脈網站上認識的連見都沒見過,也沒啥生意可談的人,關係註定不會長久。光是處理實體世界的人脈,商務人士就已經忙不過來了。 有些人脈網站發現用戶變得不活躍,於是開始發展類似網路書籤般的服務出來,讓用戶提交新聞或者視頻給其他人「頂」「推」。這確實能幫助商務人士打發無聊上班時間,但對於建立關係的幫助是個問號。 ◎拿到連絡方式就等於建立人脈? 10年前筆者曾經是知名的「記者會花蝴蝶」,就是穿梭在產業聚會的人群中到處換名片的意思。 10年後,筆者參加類似的聚會永遠只是低調安靜的坐在角落,結束後默默離開。這種場合就算換到 100張名片都沒用的,因為跟這100 個人沒有生意可談。就算把這些名片珍藏起來,哪天突然一個電話打過去,對方也永遠想不起來他在哪裡見過你。你需要的難道是這種人脈? 如果想認識特定的人,你永遠可以找到人幫你引薦,而實際上完全不需要透過這種公開場合。反過來說,想找你談生意的人,也永遠有辦法找到你。關鍵在於你們到底有沒有生意可談。 在公開場合中還有一種情景也很特殊,你永遠可以看到一些小人物鑽來鑽去急著跟大人物換名片。你想知道這些大人物們怎麼處理這些被硬塞到手上的名片嗎?不,你不會想知道的。 拿到這些大人物的名片,你會轉寄網路笑話給他嗎?不會。你會跟他談價值 10萬元的小生意嗎?不會。你會打手機跟他天南地北閒聊嗎?不會。把他加入 MSN,你能確認回你信息的人不是他的秘書嗎? ◎商務交友:先有商務才有交友 在人脈社交網站上,上述情景依然重演。一樣有人在上面猛換名片,一樣有人在上面想認識名人。說到底人脈社交網站只是虛擬名片本。儘管名單高達 700個,卻一個都沒用,跟你實體的名片本沒有兩樣。 網站上的各類使用者,呈現的就是你經常在各大商務公開場合上看到的各種人的行為的反映。而在公開場合中的社交行為,對於關係的建立與後續維持其實效益是非常低的:如果你們沒有生意可談。 很赤裸?是的。技術會演進,然而人性卻千古不變。 Web 2.0 的創業家們有時候會做出功能 100分的網站出來,卻忘記「 Web 2.0 其實是由人性所驅動的事業」,所有的功能都必須切中人性的要害才行。目前的人脈社交網站讓用戶可以分類管理人脈,搜尋想認識的人,也可以透過已經認識的人與對方搭上線,也有論壇可以讓人們在網上交流意見。問題是商務人士的關係建立與維持方式從來不是如此。 如果人脈社交網站做不到協助用戶「建立關係」與「維持關係」,此類網站也不過就是空間無限的名片簿罷了,談不上甚麼人脈。我們觀察到,在急功近利的商務交友這件事情上,是先有商務才有交友的! ◎傳統交友網站的瓶頸 社交網路服務可以約略分為幾種,除了前面提到的商務交友,還有傳統交友,休閒交友以及婚戀交友等幾種。其中,傳統交友網站想必你並不陌生,此類網站從 1.0時期就已經存在。 最典型的,首頁就是一個醒目的搜尋引擎,讓你輸入想尋找的對象是男生∕女生,年齡,所在地等。還可以依照學歷,興趣嗜好等條件進階搜尋。這也是一種目標非常精確的網路社交活動。 然而,眾所皆知,傳統的交友網站一直面臨用戶不斷流失,以至於必須長年編列廣告預算,想辦法不斷去「買」新用戶的局面。網站經營者已經很清楚,每取得一個新用戶的成本必須花多少錢。 這是交友網站的宿命:單身男女來到此地,花費兩個月時間結識理想對象,在取得對方聯繫方式後就自然離開這個網站。然而,交友網站裡有更大一部份的人,是花了兩個月卻一無所得,失望的離開。 典型的用戶行為,是在註冊完帳號,並填入一堆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甚至收入等資料後,搜尋「在該網站上已經有上傳照片」的異性,憑著對照片的感覺開始向對方打招呼。這種搭訕方式成功機率有多少? ◎「共鳴」,是讓用戶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你在人潮洶湧的鬧區四處尋找年齡大約 25到 30歲的女子,你心裡對身高體重以及對方長相自有一把尺。當終於發現合適的對象時,一個箭步上前:小姐我可以跟你交朋友嗎?這種搭訕,失敗的機率極高。 然而,如果對方爽快的答應,你接下來該怎麼辦?許多男孩子之所以懼於搭訕,不見得是害怕被拒絕,有部分原因其實是更懼怕於「如果成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這才是交友網站要面對的人性問題。 「搭訕」是需要理由的。太過精確的搜尋工具,往往讓人們忽略了「第一次開口之前需要培養什麼」。光憑著對方的長相,出生日期,年齡,興趣職業等資料向對方打招呼,難道就能保證一定獲得回應?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交友網站開始想著要提供 Blog服務的原因,因為經營者發現,「單憑外在條件的精確配對」其實並不夠。人與人之間能不能建立關係,最終決定的不是這些外在條件。 事實上,心理的素質往往強過一切。問題是經營者如何展現每個用戶的心理素質?提供 Blog服務給用戶,讓每個人上來寫寫日記吧!你在第一次開口搭訕之前,從對方的 Blog最終能發現你與他是否有共鳴點。 「共鳴」,是讓用戶建立關係的第一步,也是長久維持關係的方法。 ◎傳統網路服務的關係建立議題 前些時候,有個長年經營線上學習網站的朋友詢問筆者有關 Web 2.0的事情。由於感覺到這似乎是個趨勢,他也想在他的網站上引入社群相關的機制。除此之外,也有經營電子商務的網站的朋友來詢問。 我們依然要看看「關係」! B 2C購物網站的購物者之間存在什麼關係?有必要建立關係嗎?會因為什麼而開始第一次搭訕?建立起來的是甚麼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嗎? 「關係」,是 Web 2.0 唯一需要思考的關鍵,這件事情在線上學習的生意上也一樣。其實線上學習的經營者會認為,他們的服務是最適合建立學習社群的。但是,沒有看過太多以學習為主的成功社群出現。 我們一樣要問,同樣去聽某個老師上課的學員間,是否有建立關係的必要?在什麼情況下他們有建立關係的需求?跟講師之間是否需要建立關係?能維持多久?這些關係鏈如果建不起來,社群就不可能出現。 同樣的命題,我們還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再思考,例如:在求職網站上尋找同類型工作的人,彼此有建立關係的需求嗎?在網路上觀看同一段影片的人,彼此有建立關係的需求嗎?如何建立?又如何維持? 並不是所有的Web 2.0 服務都會走向交友服務。但是關係的建立與維持卻是 Web 2.0 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其實,多想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產生的,以及背後的人性心理是甚麼,是很有幫助的。 總裁學苑週報2007/06/08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gdf fdggg dfg dfgfg dfgfg
貴人學Lesson1:你的貴人在哪裡?貴人學Lesson1:你的貴人在哪裡? 記者:鄭君仲 貴人在哪裡?在關鍵時刻能提供幫助的貴人,往往比你想像中多。多敲上司的門問問題;透過校友會拓展人際關係;或向專業領域的前輩請益,都是發現貴人,得到幫助的方法之一。 在某個偶然的機緣中,某某人遇見了一位成功人士,而獲得他的賞識或幫助。」這是一般人印象裡貴人的出現方式: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貴人的出現,難道一定都是「美麗的意外」嗎?其實,貴人的出現並不只是靠巧合或運氣,而是可以自己發現、自己掌握的。「找不到貴人,多數時候是自己的問題,」經緯智庫(MGR)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表示,懂得去培育人脈、拓展人際關係,絕對可以找到能幫助自己的貴人。 眼光放遠 貴人不只高官顯要 要發現貴人、找到貴人,第一步當然要先了解何謂貴人。就最簡單、最直接的定義而言,貴人可以說是有能力給予你幫助的人。但是貴人的幫助其實有不同面向:可以提供金錢等實際資源的,屬於「資源型」的貴人;可以介紹人脈關係、分享商業情報的,屬於「仲介型」的貴人;有些人是「顧問型」的貴人,可以提供專業知識或資訊的諮詢、建議;有些人是「教練型」的貴人,可以給你指導、訓練,提供建議;有些人則是「導師型」的貴人,在必要時激發你的想法、為你指引方向。「有些貴人給你實質的幫助,有些貴人給你忠告與建議。無論有形或無形的幫助,對工作者來說都有它的作用,」許書揚說。身為資深的高階人力仲介顧問,許書揚深知貴人的重要性,「在和許多職場朋友的互動中,我發現很多成功經理人談到職涯歷程時,除了一些技術層面的技巧外,通常都會談到他們這一生中所遇到的貴人。」 但許書揚認為,職場工作者對於貴人的界定,最好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貴人並不一定就是高官顯要,你的朋友、同儕、前輩等等,都有可能給你不同的幫助,」他分析,「太局限在少數人身上,只認定這些人才是貴人,眼光就太狹隘了。」因此許書揚建議,要發現或找到貴人,首先在觀念上不要太現實、太計較,覺得當下有利用價值才去建立關係。尤其是年輕人或職場資歷較淺的人,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定要認識什麼資源豐富的「高層」,倒是可以抱著「廣結善緣」的想法,先和周遭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多敲老闆的門 從非正式組織拓展人脈 就職場工作者而言,許書揚認為最明顯而直接的貴人,不外乎是自己的上司或老闆。「在職涯裡,跟對一個老闆很重要,」許書揚指出,一般人其實可以從老闆身上看到許多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為這些人能成為你的老闆,就是因為能力受到肯定、在某方面有過人之處,所以從老闆身上往往可以看到、學到很多事情。 許書揚也發現,多數的工作者通常都是自己設法解決問題,很少去「敲老闆的門」,但老闆不是那麼難以接觸的,「多了解老闆、多去問問題,或許師徒關係就會自然而然建立起來,」許書揚指出。不過,一般人在公司裡能接觸的人還是有限,如果公司規模不大就更受限,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許書揚強調,想要發掘貴人,還需要具備開放的心態,去拓展自己的人脈。「職場工作者必須勇敢地踏出去,主動去建立你的人脈關係,主動去找尋你的貴人,」許書揚指出,「舉例來說,校友會就是一個不錯的管道。」在進行中高階主管的推薦、媒合時,許書揚就發現交大畢業的人通常喜歡錄取交大的,台科大的校友則較常錄取台科大的,「因為有同校的情誼存在,彼此的感覺會親切得多,關係也一下子就拉近了,」許書揚表示,如果能擁有這類關係,將來在情報、資源上就會比較願意協助對方,優先和對方分享,這對想要在職場或商場上獲得幫助的人是很重要的。至於像研討會之類的場合,許書揚則認為去參加的人通常彼此不會有什麼相關之處,也比較沒有機會互動,效果就比較差。所以在他看來,如果想要拓展或培養人際關係,還是先找和自己有關係的組織或場合去參加,這樣在關係的建立上會比較順利、比較有方向。如果這方面的管道真的找不到或想不出來,許書揚則建議可以自己去創造一個非正式的團體,不需要等人家來找你。「我知道IBM的離職主管有一個聯誼會,我們公司樓上有一位待過花旗銀行的主管,也正打算要成立花旗『畢業生』聯誼會,」許書揚認為,要號召這種有共同關係的非正式組織其實不難,對於拓展人脈也很有用。 釐清生涯規畫 從專業領域建立人際網路 許書揚也發現,很多人找不到有用的人脈或貴人,其實是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未來的職涯想要做什麼。 「把生涯規畫釐清,對找尋貴人也是相當重要的,」許書揚表示,在找尋貴人或發掘有用的人脈之前,最好可以先想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是什麼,這樣才不會白費功夫。否則前面如果沒想好,後面可能都會是錯的。舉例來說,很多人想去中國大陸發展,如果可以先想清楚要過去做什麼,要去大陸的哪個地方,就可以先去認識熟悉那裡的人,這樣過去時可能就已經有機會在等你。反之,如果沒想清楚或臨時起意就過去了,碰壁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許書揚進一步指出,台灣的職場工作者,其實從念書的時候就不太有職涯規畫的概念,也沒有人教導他們該怎麼分析規畫。如果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很多人也不太敢問,或是只敢問自己的朋友,而在職涯上遇到瓶頸。在他看來,如果對某個領域有興趣或有問題,可以去詢問一些該領域的成功人士或是專家,請他們提供建議,做為建立人際關係的開始,「一旦清楚自己對職業生涯未來的期望是什麼、階段的目標是什麼,那你就會比較知道哪些人脈是自己需要特別注意、特別經營的,」許書揚說。 很多人經常自怨自艾:「為什麼我碰不到貴人?」其實貴人可能就在你的身邊。如果自己能夠做好準備,要找到貴人相助絕對沒問題! 經理人月刊2007-06-03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fg fdggg sdfsdf fggg sddsf
三年後買車 三成花費在預防車禍三年後買車 三成花費在預防車禍美國新車加裝車安系統,一年可救一萬人 對消費者來說,未來買一輛車,要注意的不再只是汽車的外觀、性能或娛樂設備,裡頭到底裝了多少安全車電,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文/劉哲綸 位在北歐瑞典第二大城哥登堡外海 一公里 ,一座面積約兩個金門大的Hisingen島,藏著北歐第一大汽車廠——富豪(Volve)汽車的秘密。 今年 五月十四日 ,是富豪汽車創立八十週年慶,富豪汽車對汽車產業最大的貢獻之一,是發明了安全帶、兒童安全座椅等汽車安全配備。這讓富豪汽車從創立至今,一直以走在汽車安全發展的尖端聞名。 這個坐落在瑞典外海與世隔絕、避免遭到對手竊取機密小島上的富豪汽車安全研究中心,造價高達六千五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九億元),裡頭有一座傲視全球的撞擊測試實驗室。 它不光是為富豪汽車,還替美國、歐洲等許多大廠做實車撞擊測試,平常門禁森嚴、絕少訪客,卻難得在五月富豪汽車創立八十週年時,向全球少數媒體敞開大門,讓人一窺究竟。 實驗室為了模擬撞擊時各種情形,在車道地板下,還用全球特有的氣墊技術,讓長達 一百零八公尺 、六百公噸重的軌道,輕巧的旋轉成各種對撞角度,而地板下隱藏的兩套精密馬達與雷射儀,更與超級電腦連線,一邊牽引兩台測試車,一邊以雷射校正速度,精密到連○‧一公里的速度都不差。 一走進實驗室核心,一塊 七公尺 見方、 十五公分 厚的透明強化玻璃鑲在地板上,配合強力燈光,以及三十部總價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的高速照相機,會從玻璃的上、下、側邊及車體內,精準記錄撞擊過程。在撞擊瞬間,車上每個單價新台幣一千四百萬元、裝滿精密感測器的假人,則會把大量數據傳回超級電腦裡。 車安新趨勢:從降低傷害,改為主動預防 這樣精密的撞擊測試,每一次要花費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這裡每年至少進行四百五十次撞擊測試,運轉和測試成本,一年成本超過新台幣三十六億元。富豪汽車光是為了安全研究投入的經費,等於一年砸掉三千六百台百萬名車。 「這是全球最先進的撞擊安全實驗室,」富豪汽車安全測試中心資深技術長湯瑪斯‧伯格(Thomas Broberg)說,這一切都是在追求安全的極致! 然而這樣的投入,仍不能滿足對汽車安全的全方位需求。在這座最先進的汽車安全研究中心裡,研究方向已經從過去的被動安全,朝向主動安全發展。 所謂的「被動安全」,指的是當車禍發生時,以富豪汽車發明的安全帶、汽車防撞系統……等設備,保住車上乘客的生命安全。過去的被動安全概念,「像蛋放在鐵盆裡,」事故時不能保證蛋完全沒事。最新的「主動安全」概念,則是透過各式汽車電子設備,提前預防汽車事故的發生。伯格舉例說,在富豪汽車所描繪的主動安全汽車世界裡,車子一開上路,防止碰撞警示系統就會開啟,太接近前車時,擋風玻璃會亮紅燈、還會嗶嗶叫。如果汽車開得太偏,警示也會聲響大作,甚至還會啟動智慧煞車和油門,以及電子輔助方向盤,幫助駕駛人輕鬆在連續彎路上駕駛。車安新商機:六年後市場將破三千億元 「第二波安全革命正在興起,」 四月三日 出版的《富比世》(Forbes)雜誌不僅如此寫道,更以未來十大汽車安全電子產品(編按:以下簡稱安全車電),指出汽車主動安全概念的發展趨勢。《富比世》指出,防止汽車翻覆並進行主動修正的車身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是未來首要安全車電裝置,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經強制規定,在二○一一年前,所有新車出廠都得安裝。《富比世》估計,只要在新車上全數安裝此系統,到二○一一年時,全美每年將可拯救一萬條人命。 隨著安全車電趨勢來臨,工研院產經中心與市調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研究報告估計,今年全球汽車安全系統市場規模將占車用電子市場一五%,市場規模可達新台幣二千一百九十三億元。 到二○一三年為止,汽車安全系統還將以年複合成長率一二‧一%的速度,快速擴張,屆時,市場規模將達新台幣三千四百億元。比今年再增加五五%! 這波由全球汽車大廠帶動,配合美歐政府法規掀起的全球安全車電潮流,將讓全球汽車業花在安全設備上的費用,逐漸壓過對汽車性能研發的投資手筆。富豪汽車在納入福特汽車集團後,位於瑞典外海的全球最貴車輛實驗室,也大舉投入安全車電研發。 就連藍色巨人IBM也在二○○二年加入由寶馬汽車、保時捷、福特及豐田等汽車大廠合作的汽車開放系統聯盟,搶車用電子商機。根據IBM的估計,二○一五年,車用電子系統的研發費用,將占汽車研發的六○%。 根據國外研究(J.D. Power and Associates)顯示,位居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美國,消費者對汽車電子的消費意願調查,排名前四項統統與安全相關,前十名中更有八種安全車電入榜,顛覆一般人印象中,以GPS導航以及影音娛樂為主流的車電趨勢。 由美國市場引領的汽車搭載安全車電風潮,也將逐漸吹來台灣。 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料,目前國內安全車電中,新車裝載比率最高的是倒車雷達(六六‧七%),其次是停車輔助系統(包含倒車雷達與影像攝影),以及能依路況不同改變角度的轉向式頭燈(又稱適應性前方照明系統),但後兩者的裝載率,卻都在七%以下,顯示台灣消費者對於安全車電設備的認知,與國外仍有一段差距。 拓墣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鴻德指出,三年後買車,至少有二成五到三成二的購車成本會花在安全車電上,而到二○二○年,車電金額占到車價六成時,安全相關產品占比將更高。也就是說,三年後買一輛百萬名車,就有將近三十二萬元成本,是用來購買生命安全的保障。 許鴻德提醒,未來買一輛車,消費者要注意的不再只有汽車商廣告的引擎馬力、省油經濟、還是剽悍外觀,而是這輛車裡到底裝了多少保命的安全車電,才是未來汽車真正最有價值的部分。 商業周刊電子報2007/06/07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ggg dfg sdfsdf dfgfg sddsf
Rename Field Name for a tableSub Rename_Field_Names() ' The purpose of this macro is to rename the field name since ' DoCmd.Rename newTableName(i), acTable, oldTableName(i) ' did not work for the field object ' Table and Field names don't name like "A person" or "a Thing" or "ID#" ' This is because SQL did not like space between words in the table and field names Const dimMax = 50 Dim oldFieldName(dimMax), newFieldName(dimMax), newFieldType(dimMax) As String Dim tempTableName As String Dim mySQL, mySQL_Add, mySQL_Update, mySQL_Drop As String Dim fieldCount As Integer newFieldName(1) = "A" newFieldName(2) = "B" newFieldName(3) = "C" oldFieldName(1) = "Apple" oldFieldName(2) = "Banana" oldFieldName(3) = "Cherry" newFieldType(1) = "text" newFieldType(2) = "text" newFieldType(3) = "text" tempTableName = "Table1" fieldCount = 0 For i = 1 To dimMax If oldFieldName(i) <> "" Then fieldCount = fieldCount + 1 End If Next i For i = 1 To fieldCount 'Create a new column field mySQL_Add = "ALTER" mySQL_Add = mySQL_Add + " TABLE " & tempTableName mySQL_Add = mySQL_Add + " ADD" mySQL_Add = mySQL_Add + " COLUMN " & newFieldName(i) & " " & newFieldType(i) DoCmd.SetWarnings False DoCmd.RunSQL mySQL_Add & ";" DoCmd.SetWarnings True 'Copy the data from the old column to the new column mySQL_Update = "UPDATE" mySQL_Update = mySQL_Update + " " & tempTableName mySQL_Update = mySQL_Update + " SET " & newFieldName(i) & " = " & oldFieldName(i) DoCmd.SetWarnings False DoCmd.RunSQL mySQL_Update & ";" DoCmd.SetWarnings True 'Drop the old column mySQL_Drop = "ALTER" mySQL_Drop = mySQL_Drop + " TABLE " & tempTableName mySQL_Drop = mySQL_Drop + " DROP COLUMN " & oldFieldName(i) DoCmd.SetWarnings False DoCmd.RunSQL mySQL_Drop & ";" DoCmd.SetWarnings True Next iEnd Sub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fg fdgdf sddsf fdggg sdfsdf
Rename Table NamesPublic Function Rename_Reserve_Data_Tables()Dim aOldTableName, aNewTableName As StringDim tempMonth As String'Drop trace tables For i = 1 To 12 If i < 10 Then tempMonth = "0" & i Else tempMonth = "" & i End If aOldTableName = "Reserve " & tempMonth & " Current1" aNewTableName = "Reserve " & tempMonth & " Current" DoCmd.Rename aNewTableName, acTable, aOldTableName Next i End Function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dfsdf sddsf fggg dfg dfgfg
Delete TablesPublic Function Delete_Reserve_Data_Tables()Dim mySQL As StringDim tempMonth As String'Drop trace tables For i = 1 To 12 If i < 10 Then tempMonth = "0" & i Else tempMonth = "" & i End If mySQL = "Drop Table [Reserve " & tempMonth & " Current];" ' Run SQL Statment DoCmd.SetWarnings False DoCmd.RunSQL mySQL DoCmd.SetWarnings True Next i End Function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dfsdf fggg dfg dfgfg dfg
平凡,也是一種幸福 她所交往的男朋友是一個世家子弟,又是一位醫生,她覺得以自己外文系學生的身份,是無法匹配的,這一點在旁人如何的勸慰之下,她依舊無法釋懷。 在第一次見到男方的母親時,她更加深了這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當時在沒有知會男友的情況之下,她向對方的母親表明自己將離去的事實。當時是一種衝動,亦是心靈長久禁錮的一種解脫。將這束縛心中多日的枷鎖解開之後,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從高中時代就愛慕她的學長,並請他在車站接她。 她回想著那時的情景:「當時車站有好多人,我並沒有約好見面的地點,真怕找不到他,才在想時,我聽見學長一聲聲的呼喊,那是我的名字,當時只覺得又丟臉又開心,當下我流下淚來,原來,一直無法釋懷的是這麼一點"用心",原來過去的男友一直沒有給我一個"強烈的安全感",他從不曾談過未來,原來我要的是一句話的保證,即使是一句不一定會實現的話。」 事隔多年,我在車上遇見這位學姊,她身邊的男人依舊是這位學長,看見這位學長幫她加衣服、準備便當、小心著冷氣不要吹到她等等小動作,不懼他人側目的親密動作,令人覺得窩心。 她說:「我現在很快樂,和學長在一起很自在,我不害怕自己的缺點醜態曝露在他面前,但是我還是必須要說的,愛情是給有自信心的人的,沒信心的人,只有失去的份,我沒信心作醫生娘,所以我無法作醫生娘,但我不遺憾,我想說的是,想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需要強大的信心,一個令命運之神都驚訝的信心。」 看見她堅定的神情,與當年為愛徬徨的臉真的是判若人。我知道擁有愛就該有這樣幸褔的臉。 一位劇家受到一位製片的邀請,要寫一部有關於愛的電影,但是他腸枯思謁,尋找不到靈感,他看著自己的妻子,希望能夠從她身上得到一些想法,但是妻子總是對他冷冰冰的,他問她為什麼如此對他? 這位劇作家的妻子這樣說著:「我們之間隔著一面無形的牆,我常常伸手向你,你都視而不見,如今我也學會這一招了。」為此,他放棄劇本,給自己一段休息與寧靜,重拾與妻子彼此愛的感覺。 一位朋友說她每日愛的來源來自於:『老公放在我桌上的五塊錢,因為他知道我是一個迷糊蛋,常常找不到五塊錢搭公車,我忽然覺得自己富有起來,為了天天桌上的五塊錢。』 五塊錢買一個安全感,得到一個愛的保證,很便宜,但也很有意義。關愛,讓人覺得世界的美好,讓人覺得被愛及愛人的幸褔。 你的愛人需要的是重度的關愛、中度的關愛、還是輕度的關愛?這重量在你心上。 關愛,是發自內心的關心而產生的愛意。這種感情很美,而且會令自己有很滿足的感覺,因為,當我看到我關愛的人,由於我的關愛而過得更好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好棒,好有成就感,而且這種感動是自己給自己的,完全不必求人哦! ~轉貼~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uiyjnvhqeixn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